Q 臺灣種植咖啡的歷史,以及演變過程爲何?
A 17世紀荷蘭人在臺時就開始種植咖啡供自己品嚐,日治時期,日本人系統性的推廣這項經濟作物,不僅由總督府農產單位統籌,還選定古坑、瑞穗等地進行土壤、水文、氣候等研究後,種植適合該土地的咖啡品種。 但日本撤走後,臺灣政府並未重視,十大建設時期也未列入發展重點,咖啡於是慢慢被遺忘,直至921 大地震發生,不少良地變山坡地,才又開始想到種植咖啡這項作物,而震央九份二山就是最早推廣之處。
Q 到哪裏可以喝到臺灣咖啡? 臺灣哪裏有種咖啡?
A 咖啡適合栽植於通水性佳、病蟲害少的高海拔區,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從北到南,如南投、彰化、嘉義、屏東、花東縱谷等地皆有種植咖啡,產期的從9月至來年1月,其中以南投、屏東爲主要生產區。 不過臺灣每年只生產150噸咖啡生豆,還要進口約2萬噸咖啡豆,才能滿足臺灣咖啡市場需求。
Q 臺灣咖啡究竟有什麼特色可以吸引咖啡老饕的注意?
A 老實說,臺灣咖啡並沒有統一特色,像我們喝曼特寧時,心中會有預期口味,但臺灣咖啡目前沒有全面系統性栽植,不同鄉鎮的不同咖啡農各自找不同的咖啡專家協助,所以咖啡苗、咖啡品種或烘焙法都不盡相同,儼然羣雄割據一般。 但心中對臺灣咖啡口味還是有期待,因爲臺灣種植果樹技術好,種出來的水果又大又甜,如能種出又大又甜的咖啡果實,除有飽滿香氣,還能苦中帶點甜與淡淡酸味,並有回甘後韻,就是很棒的臺灣咖啡。
Q 聽說臺灣咖啡比起國外進口的咖啡還貴,爲什麼?
A 臺灣生產咖啡的成本在全世界僅次於夏威夷,是第二名。 撇開施肥、除草、澆水等工作不說,即使同株咖啡樹的果實也不會同時成熟,得分批採收,因此就要有分批人工,而且要到山上採收。 之後還要在4、5個小時內水洗、脫皮、發酵、選別等程序。 平均而言,處理1公斤的生豆要花150 元,而1公斤生豆也只能做出1.5磅的咖啡豆,人力成本高就是臺灣咖啡價格貴的原因。
Q 面對水平不一的臺灣咖啡,該如何挑選才不會失誤呢?
A 因爲人力成本高,所以半磅的咖啡豆如果在600 元以下,肯定不是臺灣咖啡豆,這是基本原則。 再來,想喝地道臺灣咖啡就得到產地購買,雖說現在有很多市集,不少咖啡農都會參與,的確他們的咖啡豆可能也來自產地,但每個咖啡農水平不一,烘焙方式也未必符合個人口味,因此可上網找找咖啡產銷班,直接向他們購買,是不錯的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