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知識 > 2024-11-27 03:43:20
一抹小鬍子,帶着寬邊大草帽,一頭毛驢拖着裝着咖啡豆的麻袋,背後是挺拔的安第斯山峯。胡安 帝滋(Juan Valdez)是哥倫比亞傳統咖啡農,半世紀來這種淳樸憨厚的形象經過精心打造爲世人熟悉。
進入21世紀後,哥倫比亞積極吸引外資,追求經濟轉型,胡安不但沒有被拋棄,反而變成連鎖品牌,吸引城市小資享受天然淳美的咖啡,向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叫板。
成立於1927年的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是半官方的民間組織,收購咖啡幫助穩定市場價格,保證品質,致力研發推廣。胡安形象是紐約的一家廣告公司在1959年創造出來的,每袋哥國出產的咖啡包裝上都印着胡安和毛驢的標誌。
前後有三位道地的咖農作爲形象代言人,在電視做真人秀,吸引力歷久不衰,成爲世界級品牌。第三代胡安還利用各種社交網絡和咖啡愛好者神交,保持着又虛擬又實體的奇妙關係,使顧客一見到標誌就能認識出來老朋友。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產地,排名在巴西和越南之後,生產者協會成員是國內55萬多名中小咖農,種植的是阿拉伯品種咖啡——味道清香,咖啡因低,是高品味咖啡愛好者的首選。
咖啡是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額僅次於原油的大宗商品,對生產咖啡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它是主要外匯來源,是國內成千上萬的生產者,包括農民、運輸者、製造者和交易商所依靠的生計。
在冷戰時期,國際咖啡組織用配額制度來穩定價格,目的在於保證拉美非洲國家有一定的外匯收入,維持經濟發展,防止共產主義蔓延。其中美國在配額執行上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然而1989年,美國退出了這個組織,配額制度無法實行下去,咖啡價格一落千丈。到了2001年,跌到只有20世紀60年代三分之一的水平。這個過程中,炒家大行其道,定價權基本轉移到大跨國公司和期貨交易大鱷等中間人手中,咖農生存的困境日益艱難。
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的分析部門算了一下,消費者在星巴克之類的店裏飲用一杯咖啡,其中大部分的利潤都到了中間商手中,生產者能分到的非常小,於是在2002年成立了一家商業運作的上市公司,開咖啡吧,從首都波哥大做起,直接販賣咖啡豆和咖啡飲料,向跨國公司提出挑戰。
胡安咖啡吧與星巴克在價格方面不相上下,有些產品定價稍微低些。咖啡吧裝潢很現代化,刻意避免民俗風格,很能迎合年輕白領前來喝杯卡普奇諾之類的口味。
因爲哥倫比亞咖啡是高山種植單產低,採集人工成本高,價格比普通咖啡貴,一般咖啡商經常拿它和其他品種摻合烘焙。然而胡安品牌是純粹的哥倫比亞咖啡,對於懂得咖啡的行家,這種道道地地的色香味組合,可以說是一分錢一分貨。但是胡安咖啡吧“走出去”的步伐緩慢,咖啡吧在境外的數量約佔總數的五分之一,主要在美國和歐洲的幾個大城市以及南美鄰國。
近年來咖啡價格不斷上漲,經營咖啡吧的利潤受到擠壓,胡安在資金運作方面壓力較小,尚能撐得過去。
此外,咖啡生產者協會鼓勵顧客買咖啡豆,在家研磨烹煮享用,比在外消費實惠得多。這種前店後場的經營模式,達到了推廣品牌的效果,於是咖啡吧本身的盈利就不是那麼重要。
20世紀90年代國際咖啡價格下滑的原因除了配額制度解體外,亞洲國家如越南和印尼大量種植的羅布斯塔種咖啡湧入市場,使得全球咖啡產量大增。價格跳水後,有些咖農被迫轉而種植可卡因,賣給販毒集團提煉毒品,販毒集團爭奪地盤和政府掃蕩部隊空撒消除可卡因植物的藥劑,使得山區危險萬分。
近年來打擊販毒有顯着成效,加上世界咖啡減產,咖啡價格進入了新一輪價格上漲的週期。不過因爲哥國的貨幣升值,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換成哥倫比亞比索後,受益程度上就打了折扣。
瑟維亞是哥倫比亞西部瓦野省一個典型的山區小鎮,每週日都有咖農到生產者協會來賣生咖啡豆。協會的工作人員先將麻袋放在秤上,記下毛重,然後每袋抽取樣本,磨去外殼後,檢驗質量,再決定價格。
最近一段時間,每袋(12.5公斤)咖啡的價格在9萬比索左右,比起五、六年前的7萬比索要高出不少,但是產區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咖啡由於多雨和高溫帶病蟲害肆虐而減產。雖然價格提上去了,但咖農的整體收入改善程度有限。
卡爾西斯約50來歲,是第二代咖農,棕褐色的皮膚,短小結實的身材,一雙有力的大手,住在山坡邊的水泥平房。他擁有1.7公頃的農場,八成耕地用於栽培有機咖啡,其他用於飼養乳牛和栽種果樹。
他數年前改種有機咖啡,主要使用蚯蚓、非洲種的蜜蜂、和有辛辣味的作物如洋蔥等,夾雜種植在咖啡樹之間,來代替化肥和殺蟲藥劑。他每兩週採集成熟的咖啡豆,以防止黴爛生蟲。
有機咖啡單產每公頃約300袋,比起普通咖啡少四分之一,卡爾西斯說單產的降低有多少由於天氣,有多少由於轉換成有機,很難分辨。他自認爲他是非常幸運的,所住山區相當平靜,許多在南部的咖農受不了左翼游擊隊和右翼自衛隊兩邊的威脅,棄田到城市打工。不過近年來,也有些零星從城市重返農村的老咖農。
瓦野省有五個合作分社,1990年成立了一個烘焙場,生產Ginebras精品系列咖啡,還有數種專供出口的品牌,遠銷到俄羅斯及供給美國市場。最高端的產品是有機咖啡,每年要經過雨林(Rain Forest) 或熱帶生態(Biotropical)國際組織認證,而且在烘焙過程中全部要獨立控制,產量有限。
“種植咖啡是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我們最自豪的就是能種出優質的咖啡,就是艱苦些也值得。”卡爾西斯如是說。
他關心國際市場咖啡期貨的走勢,家裏有一臺電腦,但並不是天天上網查看。我們出門時正好遇上他的兒子,他聽說家中有遠客特意騎着摩托車回來打聲招呼。他在鎮上工作,但是會考慮繼承父業做第三代咖農。
他們父子對美國奧巴馬總統剛簽署生效的美哥兩國自由貿易協定,喜憂參半。哥倫比亞咖啡銷美國一向享有最惠國待遇,這是美國扶助咖農、打擊販毒援助計劃一部分。雖然自由貿易協定只是取代了以往政策,但是對振興哥倫比亞的貿易,提升整體經濟水平,將是件好事。可是自由貿易協定開放乳類和肉類進口,哥國的乳業可能受到進口的衝擊,卡爾西斯的農場上養的乳牛,每天生產20公升左右的牛奶,每月可進賬150美元左右,他擔心將來價格會受到影響。
哥倫比亞2006年生產1200萬袋 (每袋60千克),去年減產到900萬袋。就在此時,世界咖啡的需求量不斷上漲,咖啡價格在今年五月創了14年來新高,達每磅3.089美元。
主要增長點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中產階級。於是中國、印度等國成了咖啡生產和經營者市場的爭奪之地。
今年,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邀請了15位來自生產、烘焙、銷售行業的中國經營者到哥國參加展銷會和到產地參觀。據該協會駐大中國區首席代表吳佳航先生稱,哥倫比亞咖啡目前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很低,一般消費者對品質要求不高,還停留在“濃黑”纔是好咖啡的階段。市面上賣的主要是越南、印尼產的羅布斯塔品種,顏色深、沒有什麼香味、口感一般,而品嚐哥國精緻咖啡只限於小衆。
但是他對中國市場深有信心,拿日本爲例,上世紀六十年代,每年進口哥倫比亞咖啡在40萬袋左右,現在年消費是700萬袋。中國目前的進口量是50萬袋,以中國如此廣大的幅員,要是比照日本的發展過程,將來潛力不可限量。
2022-06-15 22:04:18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