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西方國家來說,盧旺達共和國往往是兩件事之一:一是美味咖啡的起源,其特點是明亮的漿果甜味或毛絨、巧克力味或是一個悲劇發生的地方,就在23年前,政治暴力奪走了數十萬人的生命。
我們從與盧旺達農民的關係中知道,將這個國家減少到衝突和經濟作物將是一個錯誤。然而,如果不承認這些勢力的影響,就不可能瞭解盧旺達最近的歷史(以及盧旺達的咖啡)。
盧旺達自1962年獲得獨立以來,經歷了內戰、種族滅絕和向經濟穩定的漫長而艱鉅的攀登。自20世紀初以來,咖啡作爲盧旺達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已成爲許多當代盧旺達人依賴的農作物之一。然而,在我們談論盧旺達的現狀之前,我們必須深入研究過去。
德國殖民
盧旺達殖民時代的開始始於1884年的柏林會議,德國控制了這個新建立的國家德國殖民者通過將土著領導權下放給少數民族圖西族,讓他們掌管更大的胡圖族,將階級統治引入盧旺達社會。
德國人用僞科學來證明這種分層的合理性,表面上證明圖西人在種族上優於胡圖人。在這個體系中,圖西人被任意地賦予了對胡圖人的權力,創造了一種毒害性的動力,影響了未來幾十年的政治。
比利時與獨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國際聯盟解散了德國東非,並將其分配給戰爭的勝利者。盧旺達被比利時控制;比利時人繼續授權圖西人控制胡圖人。
隨着本世紀的進步,非殖民化和泛非運動挑戰了壓迫性的比利時政府,並加強了胡圖族的政治反對派,他們從推翻壓迫者的統治中獲益最大直到1959年胡圖暴動迫使多達30萬圖西族人逃離該國,反對派的勢頭一直在增強。這次起義激起了全國性的投票,盧旺達人民沒有繼續作爲一個君主制,而是壓倒性地在一個共和國投票在胡圖部隊和圖西族游擊隊之間的持續戰鬥中,圖西族君主被迫流亡,1962,盧旺達共和國獨立了。
盧旺達種族滅絕
脫離比利時控制的獨立無助於消除胡圖人和圖西人之間的衝突;正如艾倫·考威爾在盧旺達種族滅絕20週年之際爲《紐約時報》所寫的那樣,
“在所謂的變革之風吹走殖民統治幾十年之後,這種殖民地圖學的影響仍然深深地敏感地縈繞在外人入侵一個大陸的遺留問題上,而這個大陸並沒有邀請他們界定其邊界或強加他們對國家的定義。”
圖西族人爲了奪回對盧旺達的控制權,像逃到附近國家一樣繼續襲擊胡圖族政府。作爲報復,仍在盧旺達的大量平民圖西人被胡圖人殺害。更多的圖西人逃到布隆迪、烏干達、扎伊爾和坦桑尼亞。圖西人返回盧旺達的運動仍在繼續,儘管盧旺達第一任民選總統格雷戈耶·卡伊班達被建立軍事獨裁政權的國防部長朱維爾·納爾·哈比亞里馬納推翻。
1991年,由圖西族難民組成的反叛團體盧旺達愛國陣線入侵盧旺達,開始了盧旺達內戰。1994年4月6日,哈佈雷伊馬納被暗殺,引發盧旺達種族滅絕和第一次剛果戰爭。到7月革命武裝力量控制該國時,80萬人(主要是圖西族)被殺害,還有200萬難民,主要是胡圖族,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