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公平貿易“荒原” 到香港喝公平咖啡

作者:蜜思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行業 > 2024-11-24 20:17:45

3月27日,香港公平貿易聯盟與香港樂施會合辦的“公平貿易雙週”剛剛結束。而在深圳,“公平貿易”還是個新詞,它上一次進入深圳主流視野是因爲南都主辦的2010年深港國際生活大獎將年度財智獎頒給了香港公平棧,表彰它把公平貿易產品引入香港,讓消費成爲保障農民權益的善舉,建立“良知消費”的樸素意識。

2006年美國有一部電影《黑金》,大概是關於“不公平咖啡”最爲著名的電影。在片中,發達國家的人們在頗有情調的街邊咖啡館享受咖啡的香濃和生活的悠閒時,埃塞俄比亞農民卻在烈日和汗水中種植和採摘咖啡豆,一杯3美元的咖啡他們獲得的金額還不足3美分,絕大部分利潤均被大型貿易公司壓榨。當地出身的主人公作爲咖啡農合作聯盟的經理,一生都在爲“公平咖啡”而戰。在香港一些咖啡廳,你就能喝到這種“公平貿易咖啡”。當然,你還能買到豆漿、小食、足球、手工藝品等超過160種公平貿易產品。事實上,“公平貿易”(Fair Trade)並不是想當然的“反壟斷”類的泛泛自誇,而是在全球盛行並早已引入香港的專門術語。這裏的“公平”指向的並不是消費者,而是發展中國家落後地區的生產者。其隱含的意義是,當我們強調自身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是否關注到生產者的權益?我們有沒有想過消費不僅是權利,也是責任,我們是“負責任的消費者”嗎?

香港舉辦“公平貿易雙週”

就在3月27日,香港公平貿易聯盟與香港樂施會合辦的“公平貿易雙週”剛剛結束,開幕禮上歌手黃耀明現身推廣公平貿易概念,連續三天的“公平貿易嘉年華”則在奧海城擺開十多個攤位,銷售咖啡、巧克力、調味料、手工藝品等公平貿易產品。除了原本就出售公平貿易咖啡的店鋪,另外也有一些咖啡店在活動期間推出了公平貿易咖啡。

電影《黑金》直接將“不公平咖啡產生的根源”這一矛頭指向了控制全球超過70%以上咖啡豆交易和進出口的卡夫、雀巢、寶潔、美國食品公司四大巨頭以及星巴克,電影播出後,星巴克立刻做出反應,公開承諾給咖啡農公平議價,並在英國境內全部使用公平貿易咖啡。

而在香港,公平貿易概念的引入也正由咖啡開始。“咖啡是公平貿易裏的典型。”香港公平貿易聯盟主席、公平棧創辦人梁佩鳳稱,“咖啡是世界貿易中除原油外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據說全球每天被喝掉的咖啡有20億杯。咖啡的生長環境要求只能在赤道附近種植,過去1500年咖啡都是從發展中國家運到發達國家,在龐大的世界貿易體系下,農民不可能跟大公司議價從而徹底淪落成弱勢羣體,有時一磅咖啡豆甚至以50美分就能收購,而成本就可能需要80美分。”而包括香港在內的公平貿易商們在收購時,一磅咖啡豆的收購價是1.45美元,甚至有的貿易商會給出1.9美元,保證農民能獲得不低於10%的利潤。相應的,公平貿易產品最終出售給消費者時有可能比一般產品貴一些。

現在“公平貿易”的定義就很好理解了。根據國際上通行的說法,“公平貿易”是一種建基於對話、透明和尊重的貿易伙伴關係,目標是令國際貿易更符合公義,締造有利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同時保障生產者的權利,改善他們的生計和發展機會。簡單說,就是以相對市場價較高的價格向生產者(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收購,使他們得以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水準。

在香港的公平貿易銷售點、瑪莎百貨、無印良品以及部分超市,公平

貿易產品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來:它們的包裝上大多印着看起來像彩色太極的標籤,這正是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簡稱FLO )———世界上最大及最多人承認的標準訂立及認證的公平貿易標籤發行團體所認證的標誌,尤其是食品。當然你也可以爬上中環的半山斜坡,或是推開太子大廈頂樓的露天陽臺,看看花草吹吹海風,再點上一杯公平貿易咖啡。

據調查75%的香港人願買公平貿易產品

“其實公平貿易概念要追溯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達地區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如美國的萬村會(T enT housands V illages)和英國的樂施會等,到落後國家扶貧時發現,當地農民辛苦製作出的手工藝品只能獲得非常微薄的收入,甚至入不敷出,大部分利潤被中間商剝削,於是他們開始進行公平貿易的嘗試。”梁佩鳳說,“最初在美國形成了一些公平貿易手工藝品的店鋪,大約80年代末多種食品出現,現在據我所知全球有超過15000種公平貿易商品。”

樂施會是香港最早接觸、倡導公平貿易的組織之一。梁佩鳳本人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香港樂施會工作時前往澳大利亞同全球樂施會代表商討事宜,第一次接觸到了公平貿易概念。2002年,樂施會發起了第一次“咖啡貿易要公平”運動,嘗試將公平貿易速溶咖啡引入香港,藉此向公衆傳遞貿易不公平的信息和公平貿易理念。樂施會負責公平貿易事務的倡議幹事溫子雁說:“當時我們向香港公衆宣傳,小小的一杯咖啡就能幫助到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獲得一份合理回報,作爲一個全新概念,當時短短几個月公平貿易咖啡的銷量算是不錯了。”

不過在梁佩鳳記憶中,最初概念的推廣是最難的,2002年花上一個小時向消費者解釋什麼叫做公平貿易實在再正常不過了。“當時消費者觀念上有幾個難理解的地方,有些人並不知道或者說並不承認世界上有不公平貿易的存在,不知道農民生活這麼艱難;有些人認爲香港是個崇尚自由貿易的市場,你推行公平貿易其實是擾亂了市場機制,還有人乾脆說,既然是公平貿易,爲什麼不對消費者公平一些,比普通產品還要貴……”她說,“我們只好慢慢進行解釋:‘公平貿易’的‘公平’首先指向的是生產者,在過去幾十年,大量的農藥、化肥、激素被用在農業生產中,爲什麼?因爲農民出售農產品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爲了生計只好採用這些方法來增產,以便能獲取相對多一點的收入,除此以外他們根本沒有心力去關心食品安全健康問題或是環境保護問題。而公平貿易就是通過給農民相對高的收購價以便他們維繫穩定生活,進而才能關注到農產品的品質、環保等方面。從這方面來說,給農民‘公平’的價格,他們就能提供‘公平’的產品,這對消費者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公平呢?”

而2005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WT O )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藉由這個契機,公平貿易概念在香港人中的普及度大大增加,算是一個較大突破。根據樂施會的統計,截至2010年香港公平貿易銷售點超過1 0 0間,貨品種類超過160種,除了咖啡、豆漿、茶、零食等食物,還包括手工藝品、鞋、包、足球等等。除了樂施會和香港公平貿易聯盟,國際十字路會、大學生組成的公平夥伴組織等機構也開始推廣公平貿易的概念。

公平貿易的粉絲也越來越多,香港人A nita是其中一個,“生活中只要是能用到公平貿易產品的我都會買,可惜的是現在種類還不是很多,店鋪也沒那麼普及。我曾在國外喫過公平貿易意大利麪條,很好喫,可能由於價格高的原因,香港沒有引進”。

“我常常拿有機概念來做比較,它在香港大概已經推行了20多年的時間,現在正慢慢邁向主流。而公平貿易真正在香港得到推動也只有五六年而已,目前的發展狀況算是比較理想。曾經有商業電臺做過調查,75%的人都願意購買公平貿易產品,即使可能要付貴一點的價格。現在來看公平貿易絕對是未來的大方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很樂觀。”梁佩鳳說。

公平貿易不是“慈善”,而是“消費責任”

時評作家劉瑜在《民主的細節》書中說:“消費者的消費行爲,不但是一種經濟行爲,而且是一種政治社會行爲。當你明知某些產品來自於血汗工廠或者它們的生產過程嚴重破壞環境、殘害動物、有悖倫理時仍然去購買它,那麼你就是不負責任的消費者。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裏,公平貿易越來越成爲一種與自由貿易相對應的制衡性市場力量。許多美國消費者‘喝咖啡不忘種咖啡人’是對這種消費者行動主義傳統(用集體購買力來表達政治意見、改善社會狀況)的延續。美國有源遠流長的理想主義政治文化傳統,完全社會自發地爲萬里之外的拉美農民、中國民工權利而鬥爭的公平交易運動正是這個理想主義傳統的一個小小注釋。”這篇講述美國公平貿易現狀的文章,其實也基本適用於香港。

樂施會倡議幹事溫子雁發現,通過對公衆的教育,香港消費者對公平貿易這一概念越來越接受,“大部分認同公平貿易的人其實認同的是‘消費者責任’這個核心,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通過購買公平貿易產品來幫助貧窮地區的生產者獲得合理回報,並且能保證產品的品質、生產過程的無害、對環境的保護,這些都是消費者應當履行的責任。消費權利和責任從來都是一體的,除了‘貨要靚、價要平、服務還要好’的消費權利,消費者也有責任付出合適的價錢,並且關注生產過程有沒有剝削生產者、剝削環境。“

就像梁佩鳳反覆強調的,公平貿易不是一種“慈善”:“慈善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也可以不做的事情。有些貿易商做‘慈善’,捐給落後地區的金錢其實正是通過壓低收購價格剝削得來,而公平貿易其實是給農民應該給的部分,是農民付出應得的合理回報,這不是一種‘幫忙’而是一種‘公平’。要記住不是我們給得比從前多,而是從前給得太少。”香港消費者A nita也這樣說:“我爲什麼儘可能多地買公平貿易產品,並且不停推薦給朋友?因爲這當中其實表達了我們的一種態度:導致發展中國家農民貧窮的原因中可能就有我們的因素,既然認識到了這一點,你還怎麼能心安理得去買那些便宜的卻是剝削而來的產品?儘量去買公平貿易產品是我們的補救方法之一。”換句話說,公平貿易不是你在做好人好事,而是分內之事。

爲什麼深圳沒有引入公平貿易概念?

相比香港,中國內地並不全是公平貿易的荒原。江西婺源大鄣山有機茶農協會是中國第一個被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 )認證的生產者,梁佩鳳的公平棧也曾在這裏購買過茶葉。在上海,成立了樂創益公平貿易發展中心,是國內第一家正式註冊的以“推廣公平貿易”爲己任的公益機構,近兩年頗爲活躍。樂創益的發起人之一是《城市畫報》編輯總監劉瓊雄,他表示,這個從創意市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N G O組織,除了在包括廣州等全國數個城市設立獲得認證的公平貿易產品銷售點外,也在自行監控制造“相對公平”的產品,“雖然我們還不是一個獲得國際認證的機構,部分產品也不是獲得國際認證的產品,但相信我們對推動國內各地區之間的公平會有幫助,對提升消費者的公平貿易意識、責任意識也會有幫助”。

很遺憾,目前深圳恰恰是公平貿易的“荒原”之一。你找不到公平貿易產品銷售點,就連香港有售公平貿易產品的無印良品,進駐深圳後也默默取消了。號稱在全英國境內均採用公平貿易咖啡的星巴克,其位於上海的大中華區公關經理有關深圳店鋪的回答是:“星巴克是獲得認證的公平貿易咖啡全球最大的買主,但國內的店鋪比如深圳,雖然有使用公平貿易咖啡,但是和其他咖啡混合使用的,也就是說你買不到獲得認證的公平貿易咖啡。我們有幾款公平貿易全豆咖啡,只在美國銷售。”她宣稱星巴克有另一套“道德採購”標準,其實主旨和公平貿易相似。

爲什麼深圳離香港這麼近、交流這麼頻繁,卻至今沒有引入公平貿易概念?對公平貿易一直很關注的深圳先鋒城市運營專家羅雷分析:“公平貿易在商業上得到比較好的發揮其實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事,香港是商業發展比較充分、整個公民意識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的社會,所以比我們早一點關注到、或者鼓吹提倡這一概念,也是比較正常的狀態。深圳是個剛建成30年的城市,人們的關注點還是更多集中在G D P、企業和社會的經濟發展上,對社會的公平性公民意識離香港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有人問,爲什麼上海都有了推行公平貿易的組織,深圳卻沒有?這就是不同城市精英們關注的點不同了,這些問題肯定要靠城市精英分子來倡導,我們的城市精英們關注的點還不在這些方面。公平貿易中利益並不是第一訴求,主張以公平爲主導兼顧企業的利潤,這其中有個思想意識轉變問題。”

文化學者、香港“第一才子”陶傑則認爲,公平貿易在香港發展有着貧富懸殊惡化的經濟背景,以及法制健康、司法中立的法制背景。“此外,和這一問題相聯繫的就是三農問題,如果不用高一點的價格來收購農產品,農民的收入就會很低,造成貧富懸殊加劇,但這樣做對城市有個副作用就是通貨膨脹,最明顯的例子是農產品價格高了飯店價格也會隨着增高,反過來會影響城市裏中產階級的利益。可能是由於這種因素,公平貿易在深圳推行相對有難度。”

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劉瑜寫道:“理想主義(用集體購買力來表達政治意見、改善社會狀況)要真正成爲一種社會力量,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社會基礎的,比如N G O的高度發達,比如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劉瓊雄就認爲,深圳目前還未出現公平貿易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爲缺乏提倡這個概念的NGO組織。“公平貿易屬於新的領域,深圳沒有很正常。要知道,這是‘貿易’,有一定的經濟回報,但並不是大生意,你必須朝着‘公益’方向來做。”

“不必太悲觀,深港隔得這麼近,交流這麼頻繁,總會傳過來的。”羅雷表示,“我覺得深圳在城市發展各方面算比較好的,不必執着於某一個領域的相對滯後。幾年之內深圳肯定有人會嘗試,成不成功不知道,但肯定是個好事。”

出品:南都深圳雜誌部

監製:夏逸陶 總策劃:南島 統籌:馬凌

採寫:南都記者 杜虹 王相明 攝影:南都記者 胡可 LOGO設計:張達利


中國咖啡交易網:www.gafei.com

2014-06-05 17:13:31 責任編輯:蜜思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