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沙龍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11-22 04:25:45
其實這裏面涉及了兩個更廣泛的問題
1. 如何在不同機器上控制流速
2. 如何在不同機器上把控風味
第一個問題很好解決, 第二個問題就有點複雜了。 但操作的過程卻絕非那麼高深。 說白了, 就是不斷嘗試罷了。 當然這裏有一些前提基礎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 我問了XLW2007一個問題, 即Astoria的粉量上限到底是多少。 如果真的要比賽, 要嚴肅批評XLW2007同學的哦, 因爲實際上功課做了不足。 在這裏, 我要拿一個好娃娃, 也是另一個即將是管理員的米同學做一個榜樣。
由於今年我也會參數, 米同學也會。因此我們實際上在很久前就開始對此機器的參數進行了瞭解。 這裏面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就是53mm口徑的濾碗到底能裝多少粉。 米同學, 給了我一份圖文並茂, 並有測量過的數據報給了, 我這裏截取一段他給我的文字,給我的回覆是這樣的:
很認真吧! 我們就拿這臺機器的案例來舉例, 由於那臺機器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通上電源。 但根據各個方面指數來看, 最多也就能扣上不超過20g的粉。 一般而言, 大約18-19g的粉, 就已經算是比較滿了。 如果我比賽, 則會給我幾個信息, 如果我從marzocco, 或者wega的機器上做咖啡, 那麼我首先要降低粉量達到我需要的萃取率, 我的研磨度也要相應調節。 (調細)
實際上, 即使是同一個口徑的濾碗, 不同機器也需要調節的, 這個原因我在後面會詳述。 因爲如果爲了達到需要的流速, 用XLW1007案例, 原先滴不出來, 那麼很顯然, 是需要逐步降低粉量或者加粗來達到應有的效果。 由於你調節研磨度的粗細, 需要清空一些粉才能達到, 那麼我建議是逐步遞減粉量方式來進行調節。 終究會達到你要去的流速。
因此, 再直白點, 你甚至不需要理會這是53還是58, 就假設是一臺不同機器, 流速慢, 要逐步遞減粉量即可。
在調整過程中, 有幾個大前提,
1. 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變量。 雖然有時候通過經驗可以既調節研磨機同時又控粉。 但初期不建議這麼做。(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暗示, 你是否能保證在調節研磨度時候,能保證粉量, 壓粉都控制的一模一樣, 基本功了)
2. 每次都不要調節幅度過大, 否則會隨時有矯枉過正的問題。
3. 調節發現正常, 需要再重複兩次, 確保其一致性。
我發現很多咖啡師心很急, 一個大動作,幾乎是用來試手氣的。 而且一慌亂, 粉量也高高低低不一, 最後都不知道是哪個環節改變了最終結果。
我相信, 按照這個模式終究會有一個滿意的流速, 但合理的流速未必能帶來合適的風味。 這將是下一個環節, 不同機器到底對咖啡有怎樣的影響?
我總喜歡在討論這些問題時候穿插一些話題。 今天就舉兩個例子,我的烘焙師爲例Bruno , 他不僅僅是烘焙師, 也是澳洲精品咖啡協會的委員, 我最佩服他的是兩點, 第一點是他完全可以根據顧客的風味來拼配和烘焙出想要的風格, 第二點是幾乎變態的感官明銳度。
但, 他也有無奈的地方,即他無法得知自己的咖啡豆在所有不同機器上到底會有怎樣的風味。 所以在他的烘焙房裏, 有兩天完全不同的咖啡機, expo商業機(和我們的家用完全不同), 以及一臺marzocco的linear。 啊。。。。可以想象大夏天, 我在這個沒有空調的房間裏,並且兩臺60kg的烘焙機在滾動時候, 操作咖啡的狀態嗎。。。。
的確, 這不是烘焙師的責任,理論上咖啡烘焙好了, 接力棒就要交給了咖啡師。
而在咖啡師的高端培訓中, 以veneziano爲例, 我們需要在不知其咖啡豆爲何種豆子情況下, 在15分鐘左右不僅僅找到最佳流速, 同時最佳的風味點。 這裏有一個很神奇的事情, 很多好的咖啡師在最後調節到的那個點都差不多的。 (這也是,將來我們要談到品味框架的很重要的一個方向)
那麼, 回到主題, 咖啡機的不同之處到底會對風味產生則有的不同呢?爲了把問題簡單化, 我們假設每臺機器的溫度都是一樣的, 而且都相對比較穩定。 這樣可以看問題比較具體些。
1. 單位時間的出水量
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把出水口比喻做洗浴的衝零頭。 如果出水的孔多, 並且直徑大, 那麼咖啡的粉牀接受水的機會就多。 風味自然會有差別。
2. 出水的壓力
這也很容易理解。 水的壓力大, 水在粉牀中吸收的速度也會增快。
3. 咖啡接觸面
這就牽扯到53 和58mm互相的問題了。 如果耐心看我提到關於espresso的倒敘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371197/。 會發現, 如果面積大的粉牀(58mm), 在最初時間吸收風味的幾率是增大的。 但大面積的粉牀也意味着其厚度的減少。 因此, 我們可能在後期繼續萃取時候, 如果是同等質量的咖啡, 顏色的變化會快一些, 那也意味着飽滿度會相應降低。
這裏需要提及的是, 增厚的咖啡粉餅,也同時相應的減少了通道效應的產生。 因爲一孔到底的概率降低了。切不談新下的咖啡遇水還會膨脹
是的, 說到這裏可能有點暈了。其實,這是我在53mm的dalla corte和58mm的la marzocco上同一款豆子進行嘗試比較而來的結論。 雖然dalla corte是家用機, 但我嘗試多次結果, 得到咖啡的風味和marzocco完全不同。 前者酸度偏低, 但我可以做了很醇厚, 而marzocco, 口感更加豐富和奔放。
老實說, 第二個問題我講了很多並不是很有用的信息。 因爲這是我的一個經驗判斷罷了。 未必是一個公理。 而且可能還會有其他主導因素, 如dc的溫度穩定性, dc的預傾功能和marzocco的完全不一樣,還有濾碗的設計的等等。
那麼真正有意義的是什麼呢, 還是對不同機器上, 通過嘗試對感官的把控, 而這一個環節, 恐怕不是在線上描述那麼直白了。
2014-06-12 16:02:04 責任編輯:咖啡沙龍網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