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文網2月12日文章,原題:星巴克爲何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國家廣播公司財經頻道記者雷恩說,14年前他碰到一名想在中國開辦咖啡館的企業家。他認爲中國人不會以價格高昂的飲料取代他們的飲茶文化。但星巴克在中國取得成功的事實證明自己錯了。
星巴克執行長舒爾茨宣佈,中國將很快成爲美國之外的最大市場。星巴克已經在中國建立500家咖啡館,每家咖啡館盈利甚至超過美國同行,儘管平均每家銷售量要低於後者。
《今日美國》說,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而包括唐恩都樂、四季坊和漢堡王等很多西方食品和飲料公司都沒有達到最初預期。星巴克爲名牌食品公司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房地產租金上漲和市場競爭激烈時獲得成功提供範例。
星巴克不是把美國市場流行的同類產品照搬到中國,而是開發適合當地口味的新產品,比如綠茶風味咖啡。星巴克也不強行推銷外賣,而是適應當地消費者喜歡在咖啡館裏坐下飲用的習慣。
在1990年代後期中國餐館安裝空調還比較少的時候,星巴克通過舒適的環境爲公司主管和朋友聚會提供了好去處。換句話說,星巴克將其經商模式適應中國人的習慣,而不是把在美國的所有東西都搬到中國。而百思買和家得寶等公司照搬一切的做法被證明是短視的,並且效果不好。
那種寬敞舒適的咖啡館面臨的挑戰,就是每平方米營業面積平均收入要比美國外賣型設施低很多。星巴克首席財務官奧斯泰德說,在中國每家咖啡館的銷售量只有美國同行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但星巴克採用高價路線:它在中國平均每杯咖啡的價格要比美國更貴,而高價反而成爲身份象徵。
其結果,星巴克在中國每家咖啡館銷量比較少,卻比美國同行盈利更多。在整個亞洲,星巴克2011年的營業邊際利潤爲34.6%,而美國爲21.8%。太多品牌爲爭奪市場份額而降低價格。但在現實中,它們應當加大邊際利潤。
同時,星巴克在招聘、保留和培訓員工方面也有高招。每年跳槽比例超過30%的情況在中國很普遍。但由於星巴克提供了比較好的薪酬、工作環境和職業生涯,它的員工跳槽比例要低很多。
《今日美國》說,很多跨國公司都把中國職員當作二等公民,很少關心他們的職業生涯。他們的管理層多數都是外國人或者境外華人,很少真正的本地人。但星巴克的員工說,他們感受到公司主管真地關心他們。
星巴克的服務相當於五星級酒店。在上海接受訪問的數百名顧客中,多數人都說要論口味他們喜歡別的咖啡,但因爲服務好,因此會繼續去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