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爲何穩坐咖啡生產國龍頭寶座150餘年?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11-29 05:36:15

 咖啡產業再度興起
 
  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咖啡產業再度興起,這段時期的名稱也以當時兩大重要農產品來命名。由於來自聖保羅(Sao Paolo)的咖啡大王以及Minas Gerais州的乳品生產商所帶來的重大影響,此一時期被稱爲“咖啡與牛奶“(café com leite)時期。在這期間,巴西政府開始實行物價穩定措施,以便保護並穩定咖啡價格。當市場需求低時,政府會從生產商那裏以較高價格買入咖啡,並儲存咖啡豆直到市場價格提高。對咖啡大王們來說,這表示咖啡價格會維持穩定,也避免供過於求造成咖啡價格下滑。
 
  到了20世紀20年代,巴西已生產全球80%的咖啡豆,咖啡產業也幫助這個國家興建許多基礎設施。如此只增不減的產量最後造成咖啡生產過量,也加劇了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對巴西所造成的傷害。巴西政府之後不得已將7800萬袋的咖啡燒燬,希望藉此使咖啡價格恢復常態,可惜效果不明顯。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開始擔心隨着歐洲市場的關閉,下滑的咖啡價格可能促使中南美洲國家開始傾向納粹或共產黨。爲使咖啡價格穩定,各國同意採取咖啡配額制度,進而簽訂協議。這樣的協議使咖啡價格開始上漲,直到20世紀50年代售價穩定。這也進一步促使了1962年由42個生產國所簽署的國際咖啡協議(Internaional Coffee Agreement,ICA)。 配額是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ICO)訂立的咖啡指導價格決定。假如價格下跌,配額便降低;倘若上漲,配額也隨之增加。
 
  這樣的協議一直維持,直到1989年巴西拒絕接受配額減量,致使協約破裂。巴西認定自己是個效率十足的生產國,在協約之外運行將更有利。國際咖啡協議失敗的結果便是一個不受管制的市場,售價也在之後5年大幅下滑,致使咖啡危機產生,進而促使咖啡產業公平交易運動的興起。
咖啡的商業規模種植最初始於里約熱內盧附近的Paraiba河。這裏很適合種植咖啡,一方面是地理環境理想,另一方面因鄰近里約熱內盧,利於外銷。不同於其他中美洲的小型咖啡農場,巴西最初的商業咖啡農場規模極大,是以奴隸爲勞動力的種植園。這樣的工業化生產形態在其他國家十分少見,可說專屬於巴西咖啡生產。這種方式極具侵略性:勢力最強大、最具說服力的,便可能贏得界線不明確的產權爭議。每名奴隸更必須照料4000~7000棵咖啡樹。一旦該地土壤過度耗損,整座農場便搬移到新的區域重新種植。
 
  咖啡生產在1820~1830年間開始蓬勃發展,產量超越巴西國內市場所需,得以供給國外市場。那些控制咖啡生產的商人變得富可敵國且勢力龐大,因此被稱爲 “咖啡大王”(coffee barons)。他們的任何需求都會對政府的政策及其對咖啡產業的支持度造成重大影響。
 
  到1830年,巴西生產了全球30%的咖啡,1840年增加到40%。這樣大幅的提升卻也造成全球咖啡價格的下滑。直到19世紀中葉,巴西咖啡產業都仰賴奴隸。超過150萬名奴隸被帶入巴西在咖啡種植園內工作。英國政府在1850年禁止巴西引進非洲奴隸後,巴西開始轉向外來移民或自己內部的奴隸交易。1888年當巴西全面廢除奴隸制度時,人們擔心咖啡產業會因此垮臺,不過該年與之後的咖啡採收仍然順利進行。

2016-11-14 09:48:2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